一對情侶戀愛,肯定都是朝著婚姻的方向發展的,但戀愛和婚姻終究是兩件不同的事,婚姻就意味著責任,所以一定要慎重考慮,那戀愛多久結婚是最佳時間呢?
1.雙方有足夠經濟來源
對于婚姻來說,“錢”可能不是最重要的,但一定是最必要的。想必“貧賤夫妻百事哀”這句話,你一定聽說過。
就算你們兩個人都不是什么物質的人,但也要搞清楚“婚姻和戀愛”完全是兩碼事兒。
談個戀愛,最大的花銷無非是送個禮物、旅個游,偶爾吃個大餐買點小禮物,就算兩個人月薪三千,這都可以在射程范圍之內。
但婚姻呢?毫不避諱地說,決定婚姻生活質量的底線——車、房和存款。
在中國式的婚姻中,房子是雙方安全感最基礎的來源之一,車子決定著雙方社交的廣度和質量,票子決定著雙方抵御風險的能力。
這些最基本的事情,倘若雙方都無法達成,更別提婚姻后面的子女教育、貸款壓力、老人贍養等問題了,金錢上任何一點的風吹草動,都足以壓垮彼此最后的神經。
2.雙方父母同意
男女雙方一旦從戀愛走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,那么一定繞不開兩件事兒——“彩禮”和“嫁妝”。
雖然我承認,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,這些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,但對于父母老一輩兒的人來說,這其實是一個天大的事情。
男方彩禮需要準備多少?女方會回給多少嫁妝?這些錢是用在小家上,還是歸于某一方家庭持有?婚后這錢的支配權又是歸一個人所有、還是兩個人商量著來?
無論你現在多大,只要開始考慮起“結婚”這件事兒,倘若這些物質上的東西都談不攏,最后都可能是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
3.雙方已經充分磨合
談戀愛,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,談的都是表象。
因為兩個人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對方,反而都會不由自主隱瞞自己身上很多的不如意。
見面時干凈利索的人,可能在家連襪子都不會洗。平日里挺無微不至的一個人,可能私下里連水電費都不會交。
你要搞清楚“戀愛伴侶和婚姻伴侶的區別”, “談婚論嫁”意味著你要跟一個人朝夕相處最少四十年的時光,很多時候被兩個人在戀愛期間忽視掉的日常瑣碎,都可能成為婚后不可調和矛盾的導火索。
4.雙方生育觀達到了一致
倘若你們想要從戀愛過度到婚姻,那么三年內繞不開的問題就是“生育”。
要不要生?有沒有能力生?什么時候生?生完跟誰姓?生幾個?是由夫妻二人帶,還是交給某一方父母主要帶?以后上哪個小學?
這些問題,倘若你婚前不和伴侶商量好,那么婚后十有八九都會圍繞著這些問題大吵一架。
既然有結婚的意愿了,那么子女教育問題一定要考慮周到,婚姻并不是兩個人一時的痛快,更要為了對方負責、為了彼此的后代負責。
5.雙方未來規劃沒有沖突
是的,我接到過很典型的婚內咨詢,都離不開這樣一個矛盾:
妻子埋怨丈夫“為什么天天不顧家”,丈夫反過來又責備妻子“我不出去應酬,等著一家人喝西北風么”,吵也吵不出個結果,最后大動干戈。
所以,既然考慮結婚,那么在婚前一定要和伴侶商量好“到底是主外、誰住內”,既然你婚前追求對方的高薪,那么婚后就必須接受他忙于工作,盡早地達成共識,這才是對婚姻持久運營有所幫助的。
同樣,很多要結婚的小情侶,大多都剛剛步入社會,兩個人也要商討好“是留在大城市打拼、還是回到老家穩定發展”,如果剛結婚就面臨著異地危機,那么這段婚姻很可能會走到岌岌可危的地步。
就算我說男女最佳的結婚年齡是28歲,但你27歲了還沒個對象,以上幾個準則就算你考慮得再明白,也沒人能跟你結婚。
畢竟不是你到了適齡的結婚年紀,國家就能免費給你發一個對象。
年齡不是婚姻的門檻,每個人最佳的結婚年齡都是因人而異的,但都有一個共性且必要的前提——你得先遇到一個值得自己托付的人。
所以,沒有絕對合適的年齡,只有絕對適合婚姻的伴侶和你自己。倘若你在二十歲的時候能夠想明白,那么現在原地結婚,其實都不算早。反之,倘若你四十歲的時候,這些指標還沒有達到,甚至從未考慮過,那么這婚都可說是“不合適結”。